第(3/3)页 等火箭发射后约一百七十秒先由爆炸螺栓将助推器与火箭连接机构炸开完成助推器分离,这时火箭距地面高度约七十公里,飞行速度每秒一点二公里。 原来杨振宁跟李政道两人早已经决裂了,并且后者在六二年的时候已经加入了北美,不再是中国人了。 接下来几天,陈国华在确定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一切良好之后,这才返回京城。 “杨教授,这没什么,我们还是说回刚才的非弹性散射这个问题.” 至此,燕山山脉基地这里,便有了两架轰炸机试制机了。 只因为这一次发射的火箭是需要把卫星送到近地轨道当中的。 邱宗岳笑呵呵地直接说道: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其实领导也问过他,只不过他婉拒了……” 不过,陈国华都非常清楚,他们两人都十分心系祖国,就算现在不回来,按照原时空的历史,他们也都会回来的。 除此之外,在高端科研领域,更是早已经普及开来了。 陈国华摇摇头,谦虚了一句,然后就把问题给拉了回来。 此前陈国华就已经说过了,必须要确保每次考核都是一百分,就算是偶尔有一两次考了九十九分,那都不行。 终于是成功了! 除了李政道之外,陈国华其实还挺希望陈省身、周炜良他们这些学者能够回来,以及吴健雄等。 结果他自己很快就无语了。 从古时代开始的嫦娥奔月,到现在要逐步实现探索宇宙星空的奥秘,说不激动,那绝对是假的。 还有就是内地这边的计算机,居然有数学建模。 卫星刚进入轨道时太阳电池板处于折叠状态,如果没能顺利打开太阳能电池板的话前面所做的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听陈国华这么说,邱宗岳点头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跟杨振宁教授讨论完?到时候我来领他参观一下振华研究所吧.” 此君主要是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和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研究。 这不是杨振宁跟陈国华说的,而是后者自己悟出来的道理。 陈国华盯着显示屏,因为上面有火箭升空的视频。 “杨教授,算法的定义我是知道的,应该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不过,更具体一些,我就不知道了。” “你们都是各领域的顶级学者,接下来的办公室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先撤退了.”邱宗岳笑着打趣了一句,然后主动离场。 如此一来,也不需要杨振宁帮忙了,陈国华就可以亲自出手来说服李政道,希望对方能够回到内地。 由于前段时间成功发射了卫星,所以轰炸机在首飞测试过程中,也开始使用卫星通信系统了。 在北美那边,华润公司出口的电子产品,都已经席卷了整个北美,杨振宁自然也听说过了这件事。 搞科研,陈国华自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跟之前的战斗机不同,轰炸机并没有准备很多的试制机。 从近地轨道到中度轨道,然后再到高度的同步轨道,相信内地的火箭发射技术肯定能够做到。 这一天,不仅仅只是陈国华他们这些科研人员十分紧张,便是远在京城,通过视频通话观看现场直播的领导们,也都有些紧张。 外面夜色已深,陈国华也只能够暂停交流了。 “好,火箭已经成功发射,现在启动天地通信系统,务必确保能够跟卫星建立起联系.” 不管也没关系,这不是还有雷达系统嘛,只要能够确保火箭正常推进就可以了。 分别找他们两人谈话的时候,陈国华的说辞,几乎是一致的。 在火箭点火之后,只有十秒左右是垂直上升的,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程序转弯阶段。 “杨教授,我们当然是非常相信你的,还希望你不要说这些不利于团结的话,哈哈” 陈国华主动伸手,客客气气地微笑着说道。 只因为陈国华的数学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但由于距离关系,通信肯定会有迟滞,何况是首次测试呢? “主任,我们收到信息了,这是刚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回来的照片” 一二级火箭分离之约三十秒后火箭飞行高度已达到一百公里,地球大气层对火箭飞行影响已经很小。 等到二级火箭将卫星松软到预定轨道之后,才算完成星箭分离。 可现如今的技术还做不到啊,只能够一步步来咯。 为了能够说服杨振宁留下来,陈国华也是拼了。 但两人明显十分犹豫,陈国华虽然表示理解,但还是十分诚恳地邀请两人回来。 “还要两天,这样吧领导,到时候我让老薛领杨教授参观就可以了,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亲自领他参观也没有问题。” 八月很快就过去了,进入九月份之后,陈国华就去了一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可能是我们这里真的太落后了吧……” 但不管如何,它毕竟是国内第一架两倍超音速轰炸机,肯定是需要把它给修复好的。 所以这一次的机会,陈国华并不想错过。 随后火箭的一二级连接机构也由爆炸螺栓炸开,一级火箭关闭二级火箭点火利用两者之间的速度差完成分离。 显示器上面显示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赫然是从三百公里处的东方红卫星传回来的 陈国华也已经看到了,同样激动不已。 火箭十分顺利地将卫星送到了位于距离地面三百公里处的近地轨道当中。 对于内地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只要目的达成就可以了。 其实最好还是陈国华亲自带对方去参观,只不过对方都这么说了,陈国华当然不好继续坚持。 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陈国华更多时候都是依赖于数学建模来解决问题,可真是把杨振宁给震惊得一愣一愣的。 火箭发射非常重要,作为负责人之一,陈国华必须要保证所有的技术都通过,也要确保各部门的技术员都很清楚自己在干吗。 如果天气情况不佳,例如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将会对火箭发射造成极大的威胁。 相反,内地这边不仅仅在一九六一年就已经开始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且也在之后的几年里,陆陆续续培养出了不少数理方面的人才。 虽说天上只有一台卫星,利用卫星来通信,并不现实,可这是测试啊。 “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稍微展示一些我们振华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吸引杨振宁教授,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希望他能够帮忙邀请李政道教授他们这些华裔科学家回来……” 所以,从这些层面,就可以看出来,陈国华在这些领域,确实是非常利害了。 就比如陈国华自己,明明在六零年十二月的时候就已经收了白荣根和陈恕行两个学生,结果至今,他们都还没博士毕业。 当年李政道之所以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并且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便是因为他已经决定不再跟杨振宁合作了。 然而分歧也因此逐步扩大,从斯德摩尔的颁奖出场顺序到后来论文的贡献谁大谁小的讨论,两人各执一词,最终两人走向决裂。 但,求证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论文,陈国华可没有公布出来,直接丢到他的空间戒指里面了。 可他今天跟对方交流之后,反倒是认为现在就让对方回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因此关于这次卫星发射,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便是邱宗岳也都来过几次。 对于破解这个数学难题,陈国华非常有兴趣,而且杨振宁是非常牛逼的物理理论学家,加上旁边还有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他们这些物理界大佬。 这一点,振华研究所的软件实验室可谓是劳苦功高。 杨振宁能够带的学生,一次也就是两三个,撑死了就是四五个,不可能再多了。 也正是因为杨振宁是搞纯理论研究的,所以林登约翰逊他们才会如此放心地让他返回内地。 “我是希望杨教授(李教授)你们这样的顶尖人才,能够回来,帮助我们这个民族发展我们的物理基础” 至于说湾岛那边? 其实不只是杨振宁,亦或者是陈省身他们这些人,对湾岛那边的话,都是敷衍居多。 这一次,陈国华也跟着鼓掌,并且还勉励了大家再接再厉,务必要盯紧天空的这枚卫星。 “没问题!” 火箭发动机上配备的万向支架或矢量发动机会给火箭提供一个偏转力帮助火箭实现程序转弯,程序转弯是为了节省燃料的同时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虽说杨振宁拿到过诺奖,杨-米尔斯方程也是非常牛逼的微分方程,也是原时空历史上,千禧数学七大难题之一。 于是,在薛亚军的带领下,杨振宁开始参观起了振华研究所。 花了一周的时间,陈国华检查完成之后,便批准了试飞准备的申请。 “陈主任,我能参观一下你们振华研究所吗?” 薛亚军是副主任,这个级别绝对是足够了,并且也能够显示出振华研究所对杨振宁的重视。 天地通信系统是指空间飞行器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空间飞行器的遥测与遥控信息、视频图像信息、天地话音信息等的传输。 中度轨道的卫星,其寿命也就是一两年左右,最好还是同步轨道卫星。 二十世纪最牛的物理学家之一,李政道必须有牌面。 “薛主任,我能够请问一下,什么叫算法吗?” 其实不管是物理基础还是数学基础,内地都太差太差了。 只能说振华研究所的科研技术水平之先进,简直闻所未闻。 虽说陈国华拿出来的技术十分完备,可还是需要进行测试,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要知道,之前陈国华只是一时没注意,轰炸机在试飞过程中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感冒’,半年多的时间才修好。 时间飞逝,九月最后一天,忙碌完工作的陈国华,这才终于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