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非我们制造芯片的时候,要么那五十台计算机不启动,要么就是其他实验室不启动那些设备.” 越是听陈国华这么说,邱宗岳的脸色就越难看。 尽管振华研究所的赚钱速度是很厉害的,但它消耗的能源也同样十分恐怖啊。 目前来看,恐怕还要给发电厂再安装多两台发电机组,并且煤的供应也要再提高一些了。 现如今的发电厂,其实都是烧煤的发电厂。 即便是后世的二零二三年,其实全国一半的用电,都是烧煤。 其中大同等地的煤矿资源供应了全国大半。 “行吧,我知道了。” 邱宗岳闷闷不乐地离开了,陈国华摇摇头,没吱声。 他就是懒得开解对方了。 赚钱的时候那么高兴,要花钱的时候,就跟爹死了一样。 有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当然不是不懂,而是肉疼那些损耗的资源罢了。 任何人都希望可以白嫖,或者是天上掉馅饼。 只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实验室内,陈国华召集来了好几个实验室的研究员,给众人一起讲解技术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不断优化晶体管结构,缩小晶体管的尺寸,都是为了在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可以将晶体管做的更小之外,还可以做一个空间维度,如此一来也是可以在单位面积内堆叠、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进行晶体管的堆叠呢?” 包括杨宇和、钱元兴、董建昌和万福森等人在内的所有研究员,全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没人打断陈国华的讲话。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大致有两种办法。” 陈国华微笑着说道,语气十分平淡: “第一种就是在晶圆上通过特殊工艺将晶体管做成多层的;另外一种则是和我们之前的工艺差不多一样的办法,也就是在晶圆上制作一层晶体管,然后将多个晶圆堆叠起来,而晶圆之间则是通过硅通孔技术连接.” “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种办法.” 不管是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实验室还是晶体管实验室,亦或者是光刻机实验室。 所有研究员都面露惊讶。 他们也阅读过陈国华拿出来的这些相关的技术资料。 可是更详细的技术部分,讲真的,他们听不懂。 从理论层面来说,董建昌他们都可以明白陈国华说的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的技术难点,在于上层的晶体管没有致密的硅基底作为支撑,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晶体管。 更何况,目前好像还没办法进行这样的堆叠。 因为技术上面,还做不到。 而第二种办法相对来说,还简单一些,毕竟这是高密度先进封装技术,但也有一个技术难点,那就是必须要突破硅通孔技术。 陈国华也提及了这一点,第一种办法需要时间的沉淀来进行技术突破。 但第二种办法的话,其实是可以进行取巧的。 “所以,究竟什么是硅通孔技术呢?” 听到陈国华的提问,显眼包万庆萱当即便举手要回答这个问题。 她是想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证明她有认真听课,而不是走神了。 看到她那么爱表现,陈国华不由莞尔一笑。 万庆萱这位女同学,之前已经被他点名给弄怕了,所以每次这样的课程,她都是十分积极主动的。 “行吧,你来说一说,但如果说的不对,可是要惩罚的哦。” “才不会呢,哼!”万庆萱傲娇地哼了一下,然后马上正色道: “顾名思义,硅通孔技术是通过在芯片和芯片之间、晶圆和晶圆之间制作垂直导通,通过铜、钨、多晶等导电物质的填充,实现硅通孔的垂直电气互连,实现芯片之间互连的一种技术.” “行吧,勉强正确,自己鼓掌鼓励一下你自己吧。” 听到陈国华的话,万庆萱顿时眯眼笑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陈国华便针对这个硅通孔技术,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讲解。 其实,现如今的振华研究所,还没必要进行这样的技术研发。 但陈国华知道,目前只能够利用这个取巧的技术,来实现更多的晶体管堆叠,从而达到提升芯片性能的目的。 从现有的技术体系来说,想要突破更小的晶体管尺寸技术,难度系数无疑是非常大的。 先不说更远的仅有两位数字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就说仅仅只是五百纳米以下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就足以把人阻拦在门外很长一段时间了。 如果是个位数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技术,呵呵,那就需要涉及到了极紫外光刻机技术了。 极紫外光刻机号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机器,没有之一。 因为这玩意儿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和高精尖零部件,实在是太多了。 关于这些,陈国华当然没有跟大家说。 可终究是逃不过大家的好奇心,这不陈国华刚坐下来,准备吃饭,章济川就一屁股坐了过来。 “老陈,趁现在有时间,要不你跟我们说一说这个极紫外光刻机技术呗?” 中午的食堂处,章济川舔着脸,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在他后面,又来了好几人。 他们全都坐在陈国华身旁的人,除了章济川之外,还有薛晋权、董建昌、陆子敬他们几人。 他们这些人,全都是当初最受陈国华看重,目前负责几个实验室的小项目负责人。 同时他们也都是超学神,比如姚诗琼,她现在就负责软件编程实验室。 还有之前的顾小凤,就被陈国华调去了刚成立没多久的准分子激光器实验室。 此时,听到章济川的话,便是顾小凤和姚诗琼两人也跟着好奇了起来。 “老陈,快点说说,别说详细的技术,就是大概说一说就可以了.” 薛晋权也跟着催促了起来,陈国华当即瞪了一眼: “你们又不是搞光刻机研发技术的,了解这些干嘛?” “老陈,瞧你这话说的,我负责的光学仪器实验室,很多元器件和组件,不都是跟光刻机有关系的吗?” 陈国华无语地白了薛晋权一眼,“你别凑热闹了,想要听的话,那就竖起耳朵来.” 反正就是说个大概,不会涉及到技术层面。 再说了,就只是吃饭的功夫,怎么可能讲得到那么多呢? “我们制造极紫外光刻机的话,首先就需要产生极紫外光,那么你们知道这涉及到了什么技术和设备吗?” 一句话,陈国华就忍不住带入了老师的角色。 但薛晋权他们并没有打断他,反正老陈经常在课堂上也是这么自问自答的。 “众所周知,我们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直接产生极紫外光的灯泡.” 不管是之前初代光刻机的汞灯,还是目前正在利用准分子激光器基于氟化氪来产生深紫外光的激光,技术含量都相对低一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陈国华笑了笑,接着说道: “这就需要制造一种直径只有三千万分之一米的小锡球,然后在真空中让它可以每小时三百二十五公里的速度移动。” “接着使用激光进行两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为了提高小锡球的温度,第二次则是让小锡球爆炸。” “小锡球爆炸之后,就会变成温度高达五十万度的等离子体” 哗! 薛晋权等人全都惊呼了起来,可旋即就马上捂住嘴巴了。 旁边的其他桌子,都忍不住安静下来,静静地听着陈国华讲话。 其实陈国华的声音不大,也就是姚诗琼他们可以听得到的分贝。 章济川忍不住小声说道: “五十万度?这个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啊.太恐怖了!” 确实是离谱! 难怪陈国华之前一直不跟大家说这件事呢,原来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确实恐怖如斯。 光是这一点,就很难做到了。 陈国华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章济川他们几人,又继续说道: “而想要实现可用于光刻的极紫外光,这个喷射锡的过程,需要每秒重复五万次。” 听到这里,姚诗琼他们顿时瞪大了眼睛。 每秒五万次,这究竟是什么概念啊?又需要损耗多少能量啊? 并且,是怎样的技术,才能够达到呢? “小凤,你是负责研发准分子激光器的,可能对激光器比较熟悉,但我告诉你,刚才我说的这种激光器,呵呵,就我们全振华研究所加一起,估计就很难实现.” 听到陈国华的话,顾小凤顿时呆滞了好一会儿。 便是章济川等人也有些不服气,有这么困难吗? 对于众人的表情,陈国华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是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激光器,但你们知道吗?这其中百分之八十的能量都会转化为热,只有百分之二十才是激光.” “所以这里面就会涉及到了一个散热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的散热都是风扇对吧?” “但是光刻机要求的风扇转速达到每秒一千次,所以普通的物理轴承根本承受不了。” “所以,这就要求专门开发一种磁悬浮风扇来进行处理散热问题.” 嘶! 听到这里,章济川他们已经头皮发麻了。 尽管他们之前是北大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但跟着陈国华研发集成式计算机的这一两年时间里,他们也懂得了很多技术。 所以,光是他们刚才听到的这些技术要求,就知道其难度系数有多大了。 磁悬浮风扇? 真的是好家伙啊! 看到他们的表情,陈国华满意一笑,道: “先别忙着惊讶,还有呢,那就是当激光轰击小锡球时,还会遇到锡球反光的问题,以及如何保证锡球气体的密度恒定问题。” 众人赶忙凝神倾听了起来,这绝对又是大招时刻了。 “特别是为了引导激光准确打击锡球,需要用到工业钻石。” 钻石? 顾小凤和姚诗琼两人的眼眸顿时布灵布灵了起来,她们对钻石还是很喜欢的。 尽管她们并没有见过钻石,但在小说、电影等有提到过这样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工业钻石,必须是要求超高纯度钻石才行” “因此,光是这些问题,对于激光器的开发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了。” “这么一台激光器,最少是需要几十万个零部件构成才行” 嘶! 第(2/3)页